各位堪舆导师、各位同仁、亲爱的学员们: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研究会顾问团向曾庆华会长领导的导师团队及所有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致以崇高的敬意!更要向顺利完成本次游学活动的各位学员表示热烈的祝贺!
你们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与实践,不仅对杨筠松文化及堪舆学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以优异的表现赢得了这份沉甸甸的结业证书。这是你们勤奋学习的见证,也是你们文化追求的新起点。
回顾这次游学,我们共同走进了三僚村古祠、孙中山祖坟、状元家山、将军故居等经典场所。这些不仅是堪舆理论的实地验证,更是杨公文化千年智慧的鲜活传承。本次游学采用“理论+实操”相结合的模式,让大家在导师的精心讲解和彼此的互动交流中,不仅提升了技艺,更增强了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这正是“薪火相传”的真正意义所在。
我是1992年底第一次来三僚村,发现它是名符其实的“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1993年4月3日在光华时报发表文章,提出了这个概念,后来三僚村就渐渐地被社会和世界所认识,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2008年正式列入了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提出了:“世界风水在中国,中国风水在三僚”,现在已在专家和民间达成共识。
然而,我们现在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变局范围之宏阔、程度之深刻、影响之久远,都十分突出。我们的堪舆文化也要变,也要走向世界。因此,我们说“世界风水在中国,中国风水在三僚”还要加上一句,“三僚风水在世界”,就是说我们三僚风水要走向世界,服务世界。
我们要走向世界、服务世界,就必须加强学习。我非常赞赏王蒙先生在《我的人生哲学》中所强调的:“学习是我的骨头,学习是我的肉,学习是我的精气神,学习是我的追求、使命、奋斗。”他也强调“学会不如‘会学’。”你们这次参加游学活动就是一次最好的学习,它实现了从“知识灌输”到“情境化学习”的突破,从“被动接受”到“知行合一”的升华,从“个体学习”到“文化传承共同体”的跃升。因此,我们希望大家以后能更积极参加研究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大家互相交流,学到更多的真本事。成为优秀的堪舆导师。
我们搞堪舆是做渡人的事,要渡人先要做好人。做好人首先要有情怀,情怀是什么?情怀是精神,情怀是灵魂。古往今来,中华民族正是有一批有一批有情怀的人才使了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才造就了我们中华民族。因此,我也希望大家拥有传承杨公堪舆文化与“救贫”精神的情怀,为人民服务与造福。做好人应该有责任,什么是责任?责任是使命,责任是天职,责任是重托。我们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更对社会负责。做人要有爱心,爱这片土地、爱这个国家、爱这个世界。因此,我希望你们不仅追求学堪舆知识上的进步,更要在日常生活中锤炼品格,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包容,在社会实践中理解责任,在堪舆过程中体现大爱。只有这样,你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优秀的堪舆导师。
朋友们,你们面前是伟大的时代,你们脚下是崭新的征程。愿你们以“会学”的能力面对知识,以做人的品格面对世界,用汗水、贡献与努力,书写你们无悔的、光荣的人生。
作为研究会的顾问兼监事,我承诺将继续为大家提供支持,监督保障活动的规范性与学术品质。也希望大家继续保持与研究会的联系,共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最后,我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愿堪舆智慧润泽民生,愿千年文脉薪火不息!”
祝愿各位学员前程似锦、学以致用、人生无悔!期待我们下次再聚
谢谢大家!
2025年9月14日